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法院风采 -> 优秀法官

刑事法官说|张昕艳:手握法槌 心藏暖阳

发布时间:2025-08-25 10:52:52



    晨曦微露,法徽映着柔和的光。推开西华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办公室的门,张昕艳法官的办公桌依然被半人高的卷宗包围——这是她自2022年重返刑庭以来,每个早晨再熟悉不过的场景。三载寒暑,她审结刑事案件560余件,用一次次精准的裁量,将静止的法条化为生动的正义。政治的坚定、法律的理性和人情的温度,在她身上交织成一束光,既照亮当事人的心房,也点亮人们对法治的信仰。

    她常说:“法官手中的审判权,是人民托付的公正天平。每一起案件都必须经得起良知的审视,每一次判决都必须精准诠释法律的尊严。”

    “严谨细致、慎行笃行”,是她始终如一的办案理念。再简单的案子,也可能关系一个人一生的走向;再轻微的刑罚,也应对得起胸前的法徽。正是这份对职业的敬畏,让她始终以“对自己负责、更对人民负责”的态度审慎断案——法施于人,虽小必慎。

    “法官,我家里困难,女儿有病,我腿脚也不方便,实在没钱去法院开庭……该怎么办?”被告人杨某家住江西省九江市,因涉嫌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取保候审。回家办完手续后,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张昕艳的电话。她没有推诿,而是主动协调当地司法机关和检察官,核实情况后迅速安排线上庭审,最终案件顺利审结。“只有把当事人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,把‘如我在诉’融入每一个细节,正义才不会因距离而打折。”那一刻,司法的温度已随电波传越千里,暖入人心。

    另一起案件,是一名多次实施盗窃的未成年人。那张尚且稚嫩的面孔背后,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?为找到答案,张昕艳走进了他的家庭。调查结果令人揪心:父母离异、缺乏管教,母亲有犯罪前科,父亲甚至曾教唆孩子行窃。离婚后,少年居无定所,常年流浪于网吧、洗浴中心与台球厅之间。面对法官的问询,孩子的母亲语气冷漠:“我管不了,你们随便判吧。”

    张昕艳相信,一次失足不该定终身。她一次次拨通孩子母亲的电话,耐心沟通、诚恳劝解,终于在开庭那天将她请到法庭。庭审中,少年认罪悔罪、泪流满面;庭审后,法官的真诚也叩开了母亲紧闭的心门。她失声痛哭,与儿子紧紧相拥。少年哽咽道:“原来这世上最疼我的,还是亲人。”他承诺今后孝敬父母、接受管教、重回正途。张昕艳说:“未成年人就像需要扶正的幼苗,一旦失管极易迷失。能看见走错路的孩子回头向阳,是一名刑事法官最大的幸福。”

    刑事法官每日面对的案件,无一不关乎普通人的命运悲欢。法官既要握紧法律的尺度,也要传递人性的温度。在西华县法院的光影长廊中,张昕艳就是这样一束平凡却炽热的光——她以一次又一次的倾听、调解与裁判,将责任写进判决,把温暖递向人心。正如她所说:“法槌落下,不仅要定分止争,更要让人看见希望。我们裁断的不是案件,而是他人的人生。”

责任编辑:师艺维    

文章出处: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地址:周口市川汇区交通大道西段   值班电话:0394-8158196   邮编:466000  
您是第 23198765 位访客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