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是农业大省,耕地面积稳定在1.12亿亩,2024年粮食总产1343.9亿斤,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,盈盈中国碗,盛满河南粮,河南作为农业大省,在实施乡村全面振兴中任务重大,河南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部分,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。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,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肩负着独特而重要的责任与担当。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,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,是新时代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。
一、人民法院的政治担当。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为河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,以公平公正为中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保驾护航。
二、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尽职尽责。
1.维护乡村社会稳定,营造良好治安环境,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。人民法院要依法严惩乡村地区的黑恶势力犯罪、严重暴力犯罪、多发性侵财犯罪等,维护乡村社会的安全与稳定。通过公正高效的审判,彰显法律的威严,让乡村居民生活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,保障村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安全。
2.妥善处理乡村矛盾纠纷。乡村地区存在着各种矛盾纠纷,如邻里纠纷、土地纠纷、婚姻家庭纠纷等。人民法院要运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,及时、妥善地化解这些矛盾纠纷,避免矛盾激化升级。通过调解、和解等方式,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。比如,对于因土地边界不清引发的纠纷,法院可以邀请当地的村干部、村民代表等参与调解,依据法律和村规民约,公平合理地解决问题。
三、保障乡村经济发展,促进产业兴旺。
1.保护农村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。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,涉及到众多市场主体,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农村企业等。人民法院要依法保护这些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,为乡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。对于侵犯农村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,法院要依法予以制裁,鼓励农村企业创新发展。
2.助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。农村金融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,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问题。人民法院要妥善审理农村金融借贷纠纷案件,规范农村金融秩序,保障金融机构和农民的合法权益,引流资金发展乡村。
四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,实现绿色发展
1.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。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,依法严惩破坏乡村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,如非法采矿、滥伐林木、污染土壤和水源等。通过严格的司法裁判,引导乡村居民树立环保意识,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。
2.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。在审理涉及生态环境的案件时,人民法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,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。对于因生态保护而受到损失的村民或集体,给予合理的补偿,促进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。
五、弘扬乡村法治文化,提升村民法治素养
1.开展法治宣传教育。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巡回审判、公开庭审、法治讲座等形式,向乡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,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。例如,在农村地区公开审理典型的民事、刑事案件,让村民直观地感受法律的公正和权威。
2.培育乡村法治文化。人民法院要积极参与乡村法治文化建设,通过典型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推动乡村形成尊法、学法、守法、用法的良好氛围。在审理涉及乡村传统习俗、道德规范的案件时,要注重法律与道德的融合,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
六、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
1.为乡村治理提供司法建议。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,要善于发现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,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组织提出司法建议,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。例如,针对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,法院可以向当地政府和村委会提出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的建议。
2.推动乡村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。人民法院要积极与乡村基层组织合作,推动乡村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的有机结合。通过司法裁判支持和引导乡村自治组织依法开展工作,同时将法治理念融入乡村治理,以道德规范引领乡村风尚,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。
人民法院在河南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通过履行维护社会稳定、保障经济发展、保护生态环境、弘扬法治文化、助力乡村治理等责任,人民法院能够为河南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。在新时代,人民法院应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,积极主动作为,为实现河南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。